人多,桌子不够用,从王家借了一个,又把面板拿出来,底下垫俩木头墩子,将就着用。
晚上做的红烧鹿肉,汆鹿肉丸子,鹿肉炖山药,另外还酱了一锅骨头。
外面寒风凛冽,屋里温暖如春,坐在热炕上,喝着热乎乎的丸子汤,啃着骨头,别提多美了。
“得亏小曲大侄儿枪法好,要不然咱今晚上就只能回家吃酸菜炖土豆了。”
一边吃饭,郑青山一边笑道。
东北冬季寒冷,没有什么新鲜菜蔬,只有秋天储存起来的萝卜、白菜、土豆,还有腌的酸菜、咸菜。
一整个儿冬天,几乎就是这几样菜。
酸菜喜油水,没有大油不好吃,于是有人就把酸菜和土豆切丝,一起炖。
这样不需要那么大的油水,吃起来也还行。
有的人家秋天白菜留少了,不太够吃,也会用白菜和土豆一起炖。
这玩意儿第一顿吃还行,等着第二顿一热,就是一股猪食味儿。
啥味儿也得吃,家里就这条件,不吃,那就捧空碗。
所以,东北的孩子都嘴壮,主打的就是一个啥都能吃得下去。
郑青山他们是猎户,入冬了经常进山去打点儿啥,家里好歹还能见着点儿荤腥儿。
不过像今天这样,敞开了吃肉的机会,还是极少的,谁家舍得这么个吃法儿啊?日子不过了?
“哎,大侄儿,要不你们就在这儿多住几天呗。
我看你们都有快枪,咱得空再去山里打猎啊?”郑青山提议道。
“叔,我们还要去东岗,然后从东岗那边直接往回走,打猎啥的,可能是够呛。”
曲绍扬摇摇头,他们是来收山货,找人商议买参栽子的,哪有工夫在这儿打猎啊?
“哦,那没事儿,明天一早晨,我就去村里,挨家挨户的给你们吆喝一声儿。
你们收了货再走。”郑青山闻言也没不高兴,继续跟曲绍扬唠嗑儿。
“小曲啊,你不是要收皮张、野山参啥的么?
我认识几个老山狗子,他们手里头好东西可多呢。
我看啊,你们可以在这儿多住两天,我领你去找他们。”那边,老孟头开口说道。
所谓的老山狗子,就是孤身一个人住在山中的窝棚里,靠打猎、采集等为生,远离村镇,离群索居的那么一群人。
这些人有的是早年留在东北的满人,有的是闯关东过来,一辈子没娶媳妇,或者没儿没女的人。
他们不爱与人来往,就在山里压个小窝棚,周围开一小片荒地,自给自足,远离人烟。
曲绍扬听师父提起过这种老山狗子,知道越是这种人,本领越大,他们手中,确实都有好东西。
“真的?哎呀,那可太感谢孟爷爷了。”
出来一趟,自然希望收的货越多越好,这么说的话,他们还真是要在这里多住几天了。
“谢啥?我家也有不少东西呢,正好你们来到,就不用我背着东西去双甸子了。
明天,明天我都找出来,划拉划拉,你能要啥就都拿走。”
那个,下周开始,我试着多更一点。
其实身体已经恢复了,主要秋天事情多,加上我家老大读初三了,明年中考。
现在孩子读书,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功课多,压力大。
我家大儿子目前的成绩,就属于是稍微努努力,哪怕英语及格,他就有可能进到县城最好的一中读书。他现在英语考二三十分,如果维持目前的名次,大概就是去中等高中读书。
孩子自己也想往好了奔,可是学校功课太多,使不上劲儿,就特别焦虑那种。没办法,我就得天天晚上陪着他做功课,跟他聊聊天,讲讲题之类的。
熟悉写作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些人就是晚上码字快,但是我没时间写。再加上周六周日,孩子都在家里,我就更没时间写了。
我现在努力调整状态,争取下周一开始,每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