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没什麽,我就是想让你在我身边。”
之後的几天雨一直未停,时大时小,连绵不绝。蔺时远亲自带领乌州太守以及官兵按照雨势以及地势的情况,冒雨在河边盖了石墙,并帮助百姓们做好一系列的防洪措施。
石墙盖好的第六天,集中性地降雨造成了河水水量迅速增长,上游的河水咆哮而下,直接冲向河边的村庄,但所幸石墙很高且结实,洪水冲击下来撞到石墙上又硬生生被石墙挡了回去。
连阴天过後,河边四千多户村民因为防洪措施到位,无一人受伤,更没有受到任何财産损失。
蔺时远又亲自带着乌州太守去察看河流情况,他想到地里的庄稼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恶劣天气的影响造成减産,当即就下令免除包括乌州丶许城以及益城和其他三个所属蔺时远封地的本年度赋税。
但因为蔺时远只能有权利免除自己封地的赋税,所以,对于阳城和路武这两个离蔺时远比较近的城池,蔺时远便按照比例发放补贴福利给百姓,以求能够相对减少损失。但再远一些的城池就没有这种福利待遇了。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传的尽人皆知。其他城池的百姓们都开始羡慕蔺时远封地的百姓,但羡慕也没用,他们不归蔺时远管,蔺时远不可能跨过朝廷去帮助他们。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皇权,不是蔺时远愿不愿意帮的问题,而是蔺时远压根儿就不能管。
百姓们安居乐业,粮食也不愁了。
蔺时远又开始琢磨着发展商业,他亲自派人与陈朝皇帝签署了停战协议,并开放城池贸易,以陈朝的南州等城池与蔺时远的封地许城丶益城丶乌州等城池做贸易往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各样的丝绸丶陶瓷等産品。这样一下子就能把纺织业丶蚕桑业丶制造业等各个行业都带动起来。
李楚仪闲着没事儿,就跟在蔺时远身旁看他做经济规划。从前李楚仪总觉得蔺时远太过奢侈,但现在她忽然发现,还真真是应了那句话,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蔺时远有本事让他封地的百姓们日富一日,那麽他作为封地之主,自然也是富得流油。
端午那天,蔺时远下令所有封地的太守府惠及百姓,按人头领粽子,一人一份。李楚仪也没闲着,跟着蔺时远一起去了太守府帮忙。但这次李楚仪没做发粽子的活儿,而是主动拿着毛笔去做登记工作。
现在李楚仪的字已经算是能拿的出手了,所以她必须显摆显摆,不然她整天练来练去没人看,那她的字不白练了?于是夫妻两个一个人登记,一个人发放,忙得不亦乐乎。
蔺时远:“城西王忠。”
李楚仪写写写。
“城西崔军。”
李楚仪写写写。
“城南刘大伟。”
李楚仪:“……殿下你说慢点,我跟不上。”
蔺时远:“……”
“也不必写这麽板正,登记而已。”
李楚仪:“……”
那她写的不板正怎麽证明她练字有进步啊?
蔺时远看穿李楚仪的心思,不着痕迹放慢了发放粽子的速度。但这样的速度太影响百姓们领粽子了,蔺时远又吩咐乌州太守,“再加几个人一起发放粽子。”
乌州太守连忙恭敬称是,随即又在太守府门口摆了几张桌子。
百姓们都知道蔺时远和李楚仪是瑞王和瑞王妃,所以更愿意从他们手里领粽子,但渐渐的,他们发现李楚仪和蔺时远这个队伍太慢了,又悄悄开始往别的队伍里面挪。
李楚仪:“……”
蔺时远:“……”
李楚仪:“要不殿下还是快点发吧,我也写快点。”
字写的好不好看再说,总不能耽误百姓们领粽子。
蔺时远简单嗯,然後加快了发放粽子的速度,李楚仪也不一笔一划了,把字写得跟乱草一样,只求登记清楚了就行。
于是,百姓们又发现李楚仪和蔺时远的这个队伍发放速度变快了,又悄悄开始往回挪。
乌州太守以及其他发放粽子的仆人们:“……”
粽子发完,天也黑了。跟上次发放月饼时不同,李楚仪这次可是一个粽子都没吃。蔺时远让李楚仪挑了几个爱吃的馅儿,两个人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溜达着回王府。
送信的驿使与李楚仪和蔺时远一前一後抵达王府,是京城传来的信。段将军在江城起兵造反,甚至都没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而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小皇帝。
段将军在江城喊话各路诸侯,说他们为了晋国出生入死,结果到头来却被皇帝卸磨杀驴。皇帝对不起武将,不配为君。
段将军这口号一出,随即就有两个侯爷响应。他们与段将军成南北夹击之势,起兵同时杀向京城。
小皇帝得知段将军以及两个侯爷一起造反,吓得躲到寝殿里哇哇大哭。倒是皇後沉稳,召集诸位大臣商议该如何处理。
但诸位大臣也不是傻子。
当时主张削弱武将兵权的是丞相,如今捅了篓子,自然是谁惹得祸谁就想办法解决。但丞相一个文臣能怎麽解决?总不能让他去挂帅出征。于是,丞相想来想去想了个馊主意,让小皇帝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