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夏季小说网>八零年代女性 > 7 争议(第2页)

7 争议(第2页)

“《李幺妹下岗记》?咱们这有叫李幺妹的吗?”

“没听说啊……先看,看看不就知道了。”

这是个短篇小说,很快就能看完,看完之后,几人面面相觑。

“这也能成?”他们怀疑的是李幺妹下岗之后的事。

陈丽之前一直担心,担心这小说是批判她的,看完之后松口气,只是,她作为纺织厂的员工,对李稻花文里提到的纺织品更感兴趣。

他们纺织厂主要生产的是布匹,所有的布匹都是计划好的,从颜色到款式再到尺寸。

生产出来的产品当然也不愁卖,别说是高品质的,就算是瑕疵品,很多人也是抢着买。

但是文里,李幺妹后来都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挣外汇去了,这可是为国争光的事啊!

带着这样的疑问,陈丽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

回家之后,又跟她老公讨论,这小说里写的是不是真的,他们这些东西真的能卖到国外去吗?

刘卫东主打的就是个扫兴:“这跟你一个纺织厂的小女工有什么关系,你还做得了你们厂的主?再说,她一个农村妇女,知道什么国外啊?”

前面那句话陈丽还有些不服气,后面那句话她还真没法反驳。

《北平文艺》作为最早复刊的文学刊物,拥有一批忠实读者,这些读者的文化水平也普遍较高。

《乔厂长上任记》他们是都读过的,甚至他们中间,有的人看完,想学习上面的改革方式,给自己的厂子改革。

有的人看完,想要劝告自己的厂长,学习上面的改革方式。

所以,当类似的《李幺妹下岗记》出现后,他们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的。

看完后觉得不太对,好像不是给他们这些在岗的看的,是给下岗的看的。

孟和平今天就要离开北平了,他是过来学习的。

在北平这段时间,他觉得受益匪浅,回去的时候,还特地买了几本《北平文艺》,他们厂就是棉纺织厂,只是厂子效益逐年变差,人浮于事。

他们来北平学习,除了学习先进的技术,也是为了学习管理制度。

这个时期有派遣学习,等到改革开放轰轰烈烈开始之后,这样的派遣学习会越来越多,只要听说哪个厂子成功了,就会有一堆工厂蜂拥而至,希望学习经验。

“北平的工厂跟咱们差不多,也有很多困扰,但是我觉得,《北平文艺》上表的文章也值得我们学习。”

孟和平把下岗记拿出来,指着后半部分的一些内容说:“你们看,我觉得她说的很对,特色很重要,尤其是我们自己国家,自己当地的特色。

我在北平这段时间也了解过,外国人确实不爱在咱们这买电子机械设备,咱们的产品赶不上人家,但是一些小产品,日用品,他们很喜欢。”

他带回来的书不算多,两三个人合看一本,厂里的主要技术人员和干部层看着小说,听着他讲。

“咱们川省的特色是什么?熊猫啊,书里也讲过,这熊猫是咱们国家独有的,别的地方都没有,咱们就做这个,还有这个……”

开会讲了很多,越讲,这群人越来劲,不止是书里的内容,他们自己还延伸出来不少新的内容,比如说衣服也可以这么做。

他们有蜀绣,当然,这样的属于高端品,还有一些不是那么优秀的刺绣产品,可以走中低端线路。

确定方案,他们就打算先做出来一部分试试水,年后有春交会,他们打算带上产品看看情况。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在去春交会之前,他想带着产品先去拜访下岗记的作者稻花。

工厂里,优秀的员工有很多,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员工,她们那时候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熟能生巧,简单的刺绣自然也是会的,有的还非常的好。

很快,各种各样的产品摆在孟和平眼前,过完年,他们就可以带上这些东西去拜访李稻花。

《李幺妹下岗记》,这样明显的改革文学,很快就被人们拿出来跟《乔厂长上任记》做比较。

上任记的作者本身就是重型机械厂的车间主任,人们虽然会批判里面的涉政内容,对于改革本身没有太大异议。

下岗记就不一样了,人们针对的是改革本身,认为,哪那么容易就能成功。

一个下岗工人,搞资本主义,搞投机倒把,可耻!产品随随便便就能卖到外国,异想天开!

普通人只是私下吐槽,文化人那就直接写文章批判。

《下岗记,一次拙劣的模仿》

《从下岗记中看到的傲慢》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