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夏季小说网>双程记讲的什么 > 第43节(第3页)

第43节(第3页)

何澄转过头,急匆匆探头往楼下看。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过去了,她终于看到程一清穿件牛仔背心连体裤,里面搭一件浅黄色短袖衫,从里面走出来。她没骑摩托车,走路不快,似乎有些心事。

何澄也有心事,她看着程一清慢慢地走,终于走出她的视野,这才缓缓转过身,发觉赵伯一直盯着她。她记得赵伯脑子有些不太好使,有时候说话颠三倒四,也不管他。正要进屋,只听赵伯突然问:“这么紧张她,为什么不追出去啊?”

糊涂的人,倒是比她头脑更清醒。她笑了笑,不知道说点什么好。这时,赵伯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她手中纸袋上,那上面印着程记logo。赵伯问:“又从香港带了程记糕点回来?”

何澄边开门边说,“不,这是广州的。”

赵伯大声道:“哦,我以为是香港的。”

她慢慢地说,一字一顿,“是啊,商标一模一样。”

钥匙卡嚓转动,屋门打开。屋内,柜面上摆一台彩色显像电视机,酸枝沙发静静地守护在电视机右侧,左侧是一张能围坐八人的大圆桌,上面还覆着一块印有富贵牡丹图案的塑料桌布。角落处的坐地扇上,盖着白色的蕾丝布,那是何妈的品味。往日气息扑面而来,一切似乎都没有变。

但她心里知道,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

二零零三年的秋天,双程记月饼销售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南方省份,第十、十一家分店又在广州西关开张。第十家店位于龙津路,附近都是老商铺,做街坊生意。附近居民常在石板路上来来回回,趟栊门掩住了他们的日常。书本上说富人住西关大屋,但地主商人大户早已消失在四五十年代,此时住在里面的多是各家租户,有一家三口挤在一个低矮小屋里,要上阁楼睡觉的。通往阁楼的木楼梯,走一步,嘎吱响,吵死人。厨房跟洗手间藏在破旧木门后,同一个地方,阴暗不透光,还只能小便。要解决“大问题”,麻烦速速跑到外面公厕。

西关就是这样一个西关。一九二二年广州拆城墙前,是商业繁盛之所,随着时间过去,后人眼中的传统,外人口中的风情,逐渐变成居于其中者每日不堪忍受的生活。

但这里终究是程记创始之地,从道光年间到现在,他们又回来了。

就跟恋爱一样,后面几次总没有初恋轰轰烈烈,但胜在一切都有了模板,有了参考。分店开业也不例外。第十家店在商厦入口附近,店门外舞龙舞狮,开业花篮,剪彩合影,媒体采访,排队造势,一切都水到渠成。第十一家实则算不上分店,是位于落成不久的购物中心的专柜。他们给双程记安排了一个位置很好的显眼柜面,人们一进来就能看到,柜面店员身穿蓝白色制服,年轻好看,看上去也比隔壁柜面的人更专业。

出于营销考虑,两人分外重视西关分店。店铺开业那天,程季泽打扮得体,面容英俊,微笑出现在店门外,是最好的生招牌。提前发给记者的通稿里,也反覆提及百年程记跟老西关的渊源。

但记者哪里理会什么情怀,只想要冲突,都提问程一清:

程记跟双程记会造成冲突吗?你的精力会分散吗?合伙人之间有争吵吗?

程一清将头发拢上去,一概回答:不。

也有问题问程季泽:

会考虑做西饼吗?

程季泽嘴上作答:暂时没有计划,但谁说没有可能呢。他内心则想:西式烘焙要用一千六百种原料,中式烘焙只需三百样。

也许因为是西关店,所以程季泽特别上心,找来的媒体不是只收红包发通稿做行活儿的那种。其中一人是杂志记者,一袭色彩斑斓的繁复长裙,发间点缀着一根根手工编织的发带,笑着跟程季泽握手,手腕上的古铜镯子因碰撞而铮铮作响。她又将脸转向程一清,热情而夸张地大笑:“你一定是一清了!”说罢,狠狠将她抱住。程一清被她抱得左摇右晃。

三人到附近安静咖啡厅接受采访,程季泽坐在她身侧,将一条手臂搭在她身后椅子上,身子微微向她那边侧,不时倾过去,在她耳边低语。这一幕看在记者眼里,俨然是一对情侣。

采访结束,记者关掉录音笔,忍不住开口:“冒昧问一句,你们俩是一对吗?”

程一清连说不是。她背对着程季泽,没看到他将手臂从椅背上抬起,在嘴唇上竖起一根手指。

在记者看来,程一清是出于害羞否认,而程季泽则是默认。

第68章【4-6】西关分店(中)

后面再有电视台记者来采访,程季泽依旧在镜头前,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对程一清体贴非常。

当程一清回过神,一切都太晚。程季泽跟她亲昵说话的模样,早被收录入电视台母带、摄影师镜头以及普罗大众眼底。不光是员工,就连关注双程记的客人也都认为,两位老板是一对。

程一清这年将近二十五岁,年轻得很。但自德叔身体变差,不再管程记后,就开始管起了女儿。他看报刊上这两人颇有暧昧,便问程一清怎么回事,得知她跟程季泽不是情侣后,就让德婶张罗给她相亲。德婶边骂他神经病,边也热心联络上了。这时她才念起郑浩然的好来:毕竟是街坊邻里,都知根知底。可惜已经回新西兰了。

read_xia();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