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夏季小说网>时代前沿科技 > 第一章(第1页)

第一章(第1页)

101

一九七九年的盛暑季节,年满十六周岁的庶盶回到家中,正式参与家里的农业生产。

上一年,生产队推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粮食获得大丰收,每个劳动日报酬奇迹般高达六角钱。

家中饲养出了两头大肥猪,一家人破天荒地单独享受一整头大年猪。

生活的改善,父亲的病情极大缓解,人们都说他如今和健康人没啥两样,几乎天天都在正常参加劳动。

今年,生产队进一步推行了包产到组,大丰收已基本成定局,随处能够听到人们诸如“庄稼好得很”

、“吃不完的粮食”

等赞叹声。

由于家庭极度贫困,庶盶能够读到初中毕业,是以弟妹弃学——放牛、养猪挣工分为代价勉强维持的结果。

不料想初中刚毕业却意外摔折手臂,因而在大哥执教的学校复读一年,可中考结果仍然使“考个中专没啥问题”

的预言落空。

大哥生病住院,文教局委托家属护理,庶盶继之在医院护理大哥一年。

为此,庶盶比同级农村同学晚两年参与农业生产。

庶盶年逾八旬的婆婆,因多谋善断,是爷爷去世后家族中的实际主心骨。

婆婆厚待读书人——崇尚智慧,加上父亲“无古不成今,知古便知今”

影响,庶盶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开始想方设法阅读历史书籍。

大约从四年级寒假开始,两头不见天地跑到方园数十里没人烟的深山中采山货,仅初中期间,每年都能够找回百元左右的现金。

这些钱,大都在父母和婆婆的默许下变成了历史等各类书籍。

时至今日,凡在市县新华书店中售卖的历史书籍,庶盶早已应有尽有。

在护理大哥住院的期间,大哥还特意四处或租或借来《史记》、《资治通鉴》等,令庶盶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在此期间,庶盶不仅成功交涉、办成了不少连大哥都深感头痛的事宜,而且还广泛接触到各界人士,甚至能够感同身受的了解他们爱憎的大体思想倾向及其一些长短优劣。

这些,使庶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等能力充满高度自信。

细究自己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得益于从小的诸多实践。

记得第一次父亲要自己给亲戚写回信,当父亲听说不会写信时,一句“连信都写不来,还读啥子书哦,干脆莫读了!”

吓得自己慌忙按父亲的口述,写出来的回信,满篇都是琳琅满目的拼音。

满以为就此了事大吉,可父亲却说:“这个信到了人家手上,还不笑掉牙齿?赶紧把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我写清楚。”

拿来字典,大半天才将所有的拼音改写成文字。

大概进入小学三年级前后,不仅所写书信被亲友称赞,还有左邻右舍找自己代笔家书等。

自己原本言迟口钝,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始终不知道要如何开口说话。

不过,在同学面前则有所不同。

毕竟,从一开始读书就当班长,路头路尾的人群中还不乏“这娃读书的成绩好的很”

等声音,这使自己走进学校便多出一些优越感来。

不过,每当想起头一两次被迫公开说话,开口前的瞬间,真是把个脑袋逼得嗡嗡直叫,那滋味是记忆犹新。

后来,凡觉得可能涉及的重要话题,就提前拟出一些原则性框架,时间允许还用纸笔记录下来,以免忘记。

渐渐地,感觉只要是提前用纸笔记录,不仅可以随意轻松表述,还能避免丢三纳四、废话成堆等弊端。

最关键的是,通过用纸笔记录的方法,能够提前推演别人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从而事先找出相应话语。

当然,别人究竟会怎么想怎么做,自己哪能事先知道那么多?只是针对自己所希望达成的目的,猜想一些最有可能存在的话题,然后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应对。

大概因为事先设想普遍需要撒大网——将各种可能都概括其中(具体涉及、应用时相对很少),可谓准备充分,届时大多能够挥洒自如。

在依稀的童年记忆中,这种方法可谓屡试不爽。

102

大概是小学一年级末或二年级初的某天,下午放学回家发现一窝小狗突然没有了。

入夜却听见对面荒山沟一带,有很多小狗哀声嘶鸣了整整一个夜晚。

好像家里大人说过“小狗没人要,又没粮养活,只得倒掉。”

的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