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好,详细说。”
于是,按照崔仲方的提议,隋朝设置了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以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别执掌和统领各类职事政务。
三师、三公是荣誉称号,一般授予德高望重的老贵族、老功臣。
五省是国家行政机构。
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伺候皇帝一大家子,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是国家图书馆,事务较少。
因而,内侍省、秘书省并没有实权,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
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其中,内史省原名“中书省”
,设置监、令各一人;门下省长官“侍中”
二人,“侍中”
改称“纳言”
,工作就是传达皇帝旨意、文件;尚书省下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具体行政执法部门。
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赫赫有名的三省六部制。
如果说阁下不知道三省六部制,我想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没有过关的,建议再去翻翻中学历史课本。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之前的王朝也或多或少设置过这些机构,但三省六部制的整合、常设,这个意义上的首创应该是杨坚。
此外,隋朝又设置了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爵,用来酬劳勤苦和立功的将帅;设置了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用来加封有德行和声望的文武大臣。
官职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是崔仲方一句话的事情,而是杨坚的团队根据前朝经验,多年实践总结的结果。
这样一来,实职、武职、虚职都有了,可以满足各类官员的需求,第一批官员的任免名单就出炉了:
任命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熲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泌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上开府、汉安县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义宁县公元晖为都官尚书,开府、民部尚书、昌国县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上仪同、司会杨尚希为度支尚书,上柱国、雍州牧、邗国公杨雄为左卫大将军,大将军、金城郡公赵煚为尚书右仆射,上开府、济阳侯伊娄彦恭为左武候大将军。
十五日,追尊父亲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为太祖;尊母亲吕苦桃为元明皇后。
十六日,修建祖庙,立王后独孤伽罗作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
杨坚封皇弟杨慧为滕王、杨爽为卫王,封皇子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越王、杨谅为汉王。
3周齐兴亡
新的王朝,新的皇帝,新的机构,新的官员都起了,杨坚也是喜从中来,下令大宴群臣,热闹热闹。
在宴会上,群臣依次向杨坚夫妇敬酒,杨坚高度赞扬了高熲、李德林、虞庆则、崔仲方等等,这些人对杨坚也是极尽赞美,一番觥筹交错下来,逐渐醉意袭来。
看着群臣的恭顺,看着天下英雄为己所用,杨坚不自觉有点飘飘然起来。
是呀,古往今来,有几人能有自己现在这样高的成就?有几个帝王能像自己这样的丰功伟绩?杨坚也开始举杯回敬那些老朋友、老同学、老战友。
来到元谐跟前,杨坚笑着说:“老同学,你说的水中那堵墙,现在怎样了?哈哈哈。”
元谐也笑了:“陛下顺天承运,水中的墙自然是不复存在了。”
当初尉迟迥起兵,杨坚忧心忡忡,元谐就说情况危急,仿佛水中有堵墙。
杨坚现在调侃的就是这事儿。
看起杨坚和元谐说到了过去的事儿,宇文庆也绷不住了。
宇文庆刚从凉州总管任上回来,没有赶上杨坚称帝,害怕杨坚不再信任重用自己,于是和杨坚聊起往事,说到了曾经杨坚是如何在他面前评价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的。
“陛下,您金口玉言,我可不曾忘记呀。”
宇文庆投去讨好的眼神。
“朕的话之所以应验,是偶然,你没有忘记,表现你忠诚不渝的节操。
朕深感你的忠贞,朕不会忘记你的。”
杨坚拍了拍宇文庆,勉励他好好干。
不久后,宇文庆病死家中,寿终正寝。
“诸位,当今天下,东齐已灭,周国也不再,只有陈氏窃取江南,朕南下长江一统江山,是迟早的事情。
你们说说,周齐因何而亡呢?”
杨坚洋洋得意。
是呀,压抑了这么久,装了这么久,好不容易酒后吐真言,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德林、高熲等纷纷发言,总结原因,无非是“德行”
“民心”
“天命”
之类的老生常谈,很符合主流价值观,杨坚自然满意。
高劢作为北齐皇族,在人群中叹息不已,自从高纬、高阿那肱、冯小怜等人相继离世后,高迈算是仍然在世的少数北齐高官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