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众人随即也举酒回敬,其间礼之所至,令得申正则也是受之不及…
在晚餐的小宴间,众人又继续聊了些其它事。
譬如,同样作为在此大争之世中凭着才学苟活谋生的学子,彼此间都很关心的,对诸子百家思想、黎朝及七国局势、各位形形色色的名人及许多十分知名或存在争议的历史事件等的看法…
待得一直聊到入夜天黑,众人几乎全都酒足餐饱之际,话题才终于说到了他们从见到申大夫第一眼起就在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位“申大夫”申正则本人,究竟是何来路,有何等背景与过去?
而不知是酒多起了兴,还是果真聊得投缘、心中畅快,亦或是的确有心招揽他们、而决定坦诚以待…
当见到几位年轻人终于问起时,申正则便是终于开始说起他的故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原来,在来到此地做一个小小的县尹之前,这位“申大夫”果然是有着番不简单的过去的。
时年四十六的申正则,虽是生于高门,但到了他一代却是早已中落、与布衣是无异了。
据他自云,他小时极好诗书文学,也对儒、墨、名三家思想颇有一番深究。少年时游学,更着出了不少辞作,但只可惜在这个时代不得流行,便是写得再多,最终也只有摆回书架、蒙上灰尘。
青年时期,他到宣都大淄城求官。所幸他的仕途还是顺利的,当年他所走到的最高处,可远不止区区三闾大夫。
这堂堂宣国的“左徒”,他也做过一段时日。
忙时在朝堂上与文臣武将力争国事、向宣王频频上谏,主掌千里江山的内政外交。闲时也在大淄设坛讲学,效仿启国李夫子故事,将自己的着作主动流传一些出去。
直到后来,才因一些官场上人情世故里的复杂原因,退下做了三闾大夫。
接着,他在宣都娶妻生女、成家立业,就在他的数载仕途看似正要踏过重山、平步青云,向着最美好的方向展之时:
一切,都随着那场波及天下的大事的生而改变了。
不出众人所料,这场大事,正是十九年前,炎、乐、未、江、启五国联合攻宣,引得是数月间苍生涂炭的那场大战!
在这场战争中,位于宣东的国都大淄都曾被敌军攻下。
彼时就在城中的申大夫一家受到牵连,被迫逃难之时,与妻女失散…待到后来宣军收复大淄后,申大夫虽找回了妻子,却是已再见不到女儿了。
不多久,妻子便郁郁而终…
申大夫虽继续在大淄为官,但之后提出的许多主战的谏言,都不断地被指责是因丧妻失女而抱有私仇、并非公心,不适于再身居高位了。也是靠着旧日的名望与当时宣王对他的器重,才在大淄又待了好些年。
直到换了一代宣王,连带着换了一整批“文华武英”后,曾经的左徒、堂堂的三闾大夫申正则,也就被“配”、“流放”到了这贫瘠荒凉的西境青城来,时至今日。
他曾经足堪治国的大才,如今也就只能在这几万人而已的小城里施展了。
……
说罢这些往事,申县尹的酒已是饮了一爵又一爵…
墨家五人安静的倾听完了他的故事,并未出言打断,只对此感到是万分的同情与无奈。
然此时,区别于以往的是…
如今的他们,在之前不久寅侯的“帮助”、太师自己的坦诚和他们师弟们的谨慎行动下,已经切实得知了一些据说在王侯将相间并非秘密,可在他们墨家这里、却是被蒙蔽了十九年的真相:
五国攻宣大战,是由黎太师白真一人策划挑起的!
哪怕是别的任何一人,他们墨家或许都不会顾忌,立即向可怜的申县尹交代出来,好让他能至少明白那个令自己妻离女散、国损家亡的冤头债主究竟是何人,他的多年困闷不至于连个方向也没有。
可当偏偏是太师白真时,此刻的五人,便只有是陷入了片刻的矛盾与迟疑:
只因他们在离开寅城前,就曾拜托了两位道长替他们向太师求助,以期太师能对寅侯做出些“惩戒”之举,以杜绝过了那夜事件后、他寅侯对各个参与方可能做出的报复…
可说如今的墨家,已算是欠了太师一个人情了。
倘是在此时,只因同情便要告密的话,那么,岂不是陷那本来已是足够困难与卑微、早已被看不起的,随时可能被灭掉的黎王室于一番更危之境,甚至说,几乎算是同时给了七国一个灭掉它的理由,都能解释得合理了吗?
他们五人岂不是代表墨家,做了件背叛王室的大不义之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