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道:“何事?”
公孙隰朋便把世子华之谋和盘端出。
郑文公击案骂道:“世子可恶!”
他忽觉不妥,问之曰:“世子华既然要举国从齐,对齐国是一好事,齐侯何以不助世子华?反来告寡人,这莫不是在行离奸计吧?”
隰朋道:“世子华举国从齐,对齐当然是好事喽,但他这个国来得有些不地道,是谋篡所得,不合礼仪。不合礼仪之事,霸主岂能为之?何况有您在,有‘三良’在,他这个国不一定谋得来,徒增骚乱而已。”
稍顿又道:“您若是以为我们齐国在行离奸计,您可遣人去密林察看,也可遣人去‘三良’府前,将那些闲汉抓来一审便知。”
郑文公曰:“诺,寡人这就遣人去办,天不早了,为防不测,您就宿在宫中吧。”
翌日午后,郑文公传见隰朋:“贵使所言不虚,寡人昨日错怪了您,请谅之。”说毕,深深一揖。
隰朋忙还了一礼道:“小事一桩,只要贤侯明白齐国心意就好。”
郑文公道:“寡人明白,寡人这就诛杀逆子。”
隰朋道:“此乃贵国国事,小臣不与闻也。”遂辞别出宫。
送走了隰朋,郑文公传召世子华,问之曰:“寡人前日龙体欠恙,没有细听,那齐侯缘何不让我国会盟?”
世子华对曰:“齐侯深怪君父没有亲行,故不与会盟。”
郑文公强压怒火道:“齐国不许我盟,我当何为?”
世子华毫不犹豫地回道:“从楚。”
郑文公大喝曰:“逆子,尚敢谬说耶?”叱左右将世子华囚禁于幽宫之中。
世子华被囚,贿赂看守之人,越狱潜逃,被郑文公派人捉回,一刀斩之。子臧闻之,逃奔宋国,为边吏所捉,解回郑都,一并斩之。
郑文公感齐不听子华之德,再遣孔叔入齐致谢,并乞受盟。
齐桓公慷然而允。
盟毕,齐桓公宴请孔叔,管仲作陪,闲扯之中,扯到了税收,孔叔曰:“郑文公一向很爱民,把田赋降了一半。”
管仲笑曰:“这算什么,我们主公说了,自明年始,齐国不再征收田赋。”
齐桓公吃了一惊,欲要说些什么,被管仲摇手制止。
送走了孔叔,齐桓公向管仲抱怨道:“谚曰,‘能吃过天饭,不说过天话’。咱免去了百姓的田赋,吃甚喝甚?”
管仲笑曰:“不要紧,臣有办法。”
齐桓公曰:“什么办法?”
管仲曰:“运用价格,向统计要钱。”
齐桓公反问道:“向统计要钱?统计会出钱?您这一说,把寡人给说糊涂了。”
管仲曰:“臣一说您就不糊涂了。”
齐桓公曰:“请讲。”
管仲曰:“国家对土地、人口、需用、常费、货币皆有统计,若统计准确,善于管理和控制,就可以取得收入,而不必向人民征税。待统计完成后,发行一笔经过全面筹算的货币,对于预计其土地收成有余粮的农户,就主动借钱给他们,大户多借,小户少借。对于预计缺粮户,也要借给他们钱币,以免其饥饿。来年,年景好,五谷丰登,官府就对余粮户说:‘我所贷给你们的共多少钱,乡中粮食的现价多少,请按十分之七的折价还粮。’这样粮价就会上涨,币值就会下跌,余粮被国家掌握起来了,使粮价坐涨了十倍。这时对于妇女所生产的布帛,只要合于国家需要的,都加以收购并定下合同。合同按乡、市的价格写明,‘官府无钱,但有粮,用粮食折价来收购’。这样又用卖出粮食的办法清偿买布的合同,国家需要的布帛便可解决。接着粮价便会降回到原来的价格。再贷放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再进行囤积粮食,粮价又上涨十倍。这时官府通告豪富之家和高利贷者,‘国君将出巡各地,尔等各应出钱若干备用’。还要通告邻近各县说‘有存粮的都不准擅自处理,如果巡行用粮不够,国君要向民间借粮’。这样一来,邻县四周的粮价又会坐涨十倍。国君便下令说‘从富家所借的钱,一律以粮食折价偿还’。于是,粮食的市价就会降下来,币值又要上升了。这种方法首先使粮价坐涨十倍。其次用粮食支付借款。最后因国家货币的九成在官府,一成在民间,币值高而物价贱,便收购物资而投出货币。再其次因货币放在民间,物资集在官府,物价上涨,官府便按市价抛售物资,至物价回降而止。这样一来,国家统计理财之事,安排在产品未成之前,掌握经营在产品已成之后,运用国家号令而收放进退,这样就不必征收田赋了。”
齐桓公将信将疑,试行了两年,未征一文田赋,国库的金帛反而比往年增加了许多。齐桓公彻底服了管仲。
这一日,齐桓公与管仲商讨征伐梁国一事,桓公曰:“梁国对于我们齐国,就像田边上的庄稼,蜂身上的尾针,牙外面的嘴唇一样,寡人做梦都在想把它拿下。”
管仲曰:“主公想怎样把它拿下?”
齐桓公曰:“出兵车三百乘怎样?”
管仲曰:“征服一个国家非得用兵吗?”
齐桓公曰:“寡人至今还未曾听说,不用兵可以使另一个国家屈服的!”
管仲曰:“没有可以创嘛,臣保管不用您一兵一卒,让梁国拱手来降。”
齐桓公有些不大相信:“真的吗?”
管仲曰:“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