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家使劲将头摇了一摇。
“既然这样,我就实话实说,宋国怎么知道这个时候我们要攻打陈国呢?”
公子家指天发誓道,关于这一次伐陈,郑国绝没有向宋国透露半点消息。
贾笑问道:“贵国不向宋国透露,难道也不会向晋国透露吗?贵国若是真的没有向晋国透露,试想,我们的行动相当迅速,等陈国探清我们的行踪后再去宋国搬兵,这个过程是很长的。可是我们刚刚开到陈国境内,宋国军队就跟过来了,这内中的猫腻儿还用我细说吗?”
这一番话,把公子家羞得满脸通红,无言以对。贾说这一番话的目的,是要先给郑军一个警告,莫叫他吃里爬外。及至见了公子家这一副窘态,忙安慰道:“这事已经过去了,公子不必放在心上,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公子家拍着胸脯道:“请司马放心,不管路有多长,郑国跟定了大楚,永不变心。”
稳住了郑国军队,贾命他们驻扎在原地不动,并高高地将郑楚两国的旗帜竖在军营,又将楚军一分为二,一东一西,悄悄地埋伏在宋军的必经之路。宋军从晋国那里得到的情报是郑国助楚是假,让他大胆地向楚郑联军发动进攻,届时,陈国必定出城击楚,两下夹击,楚军必败无疑。谁知,公子家经贾不轻不重地教训了几句,不敢再耍滑头,再加上宋军打到自己的大营门口,不出击就会挨打,于是便和宋军交上了手。
贾见宋、郑干起来了,立马从后方杀来,两边夹攻,宋军如何抵挡得住!
陈军见宋、郑二国打了起来,赶紧开了城门,欲要出城助宋。谁知,兵出不及三分之一,谍人还报,宋军为楚郑所败,忙收军回城,关闭了城门。
此役,贾将宋军追到宋国边境方回,所得之战利品,数不胜数,仅战车就有五百乘,这比楚、郑联军此次出征所带的战车总数尚多一百多乘。
第一个回合,楚方大胜。
宋国打了败仗,少不得要找晋盟主哭诉。是时,晋之国君,为晋灵公,乃晋文公之孙。他即位的时候才七岁,根本不会处理朝政,所以朝廷的一切大小事情都是上卿赵盾说了算。
赵盾者,先大夫赵衰之子也。
晋灵公再小,也是国君,谁敢管他呀?又不用处理政事,结果养成了追求安乐的坏习惯。现如今虽说已经二十岁了,还是很不懂事,整天跟着宠臣屠岸贾跑。屠岸贾者,屠岸夷之孙,也就是出卖大夫丕郑父和七舆大夫的那个人。后为秦穆公所杀。
屠岸贾靠阿谀奉承,取悦于晋灵公,言无不纳。他说,应该在绛城建一座大花园,晋灵公便说,他早有建一花园之心。他说,应该在花园里种上奇花异草,晋灵公便道,正合寡人之意。
这一座花园,占地一千多亩,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唯桃花最盛,春间开放,灿如锦绣,名曰桃园。园中筑起三层高台,中间建起一座绛霄楼,画栋雕梁,丹楹刻桷,四围朱栏曲槛,凭栏四望,绛城尽收眼底。灵公览而乐之,不时登览,或饮酒作乐,或观戏于台,或张弓弹鸟。一日,在台上一边饮酒,一边观戏,引来二百余名百姓,聚集台下。灵公心血来潮,谓屠岸贾曰:“弹鸟何如弹人,寡人与卿权作一赛,中目者为胜,中肩者负,不中者以大斗罚之。”
屠岸贾一脸媚笑道:“臣早有此意。”说毕,命左右取来弹弓两个,一个呈给晋灵公,另一个留下自用。
晋灵公接弓在手,朝台下高叫道:“看弹!”弓如满月,弹似流星,只听台下一声惨叫,一个状似商贾的人被打掉了半只耳朵。又一声惨叫,一个状似书生的人被打中了左胛。
围观者见晋灵公、屠岸贾用弹弓弹人,齐声惊呼:“昏君竟用弹弓弹人,太可恶了!”
这一叫,晋灵公大怒,索性教左右会放弹的,一齐放。那弹丸如雨点一般飞向人群,众人躲避不迭,有破头的,有伤额的,有弹出眼珠的,也有打落门牙的,啼哭号呼之声,耳不忍闻。又有唤爹的、叫娘的、抱头鼠窜的、推挤跌倒的,仓忙奔避之状,目不忍见。晋灵公在台上望见,投弓于地,哈哈大笑,谓屠岸贾曰:“寡人登台,游玩无数,无如今日之乐也。”自此,百姓每望见台上有人,便不敢在桃园前行走。
又有洛(阳)人,进一猛犬,名曰灵獒,简直就是条狼,身高四尺,色如红炭,能解人意。古人管体形超大,大于四尺的狗叫獒。
为养灵獒,晋灵公特意挑选了一名叫作混账的恶奴饲之,谓之獒奴,食中大夫之俸,獒奴饲犬很是用心,每日喂以羊肉数斤,犬亦听其指使。灵公废了外朝,命诸大夫皆朝于内寝。每次视朝或出游,獒奴则以细链牵犬,侍于左右,见者无不悚然。其时列国离心,万民嗟怨,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亲贤远佞,勤政爱民,灵公不听,反有疑忌之意。
晋灵公见赵盾屡屡在他面前啰唆,正心烦哩,宋使来了。宋国因为误听了晋国的情报,才贸然出兵抗楚救陈,结果一败涂地。但他不敢指责晋国,只能以哭诉的形式告诉对方,他们提供的情况不真实,特别是那个郑国,阳奉阴违。晋灵公一听大怒,当即颁旨两道,一道命赵盾率兵车三百乘,讨伐郑国;一道遣使赴陈、蔡、卫、曹等国,命他们各出兵车一百乘,组成联军,开往郑国。宋使大喜,还报宋文公,宋亦出兵车二百乘,助晋伐郑。
郑国为了讨好晋国,才把楚、郑出兵陈、宋二国的消息透露给晋国,没料想宋军这么不经打,不仅没有得到晋国表扬,反把自己弄到与以晋为首的那些中原大国的对立面。如今,这些中原大国打过来了,单凭自己一国之力是挡不住的,没奈何,遣使向楚求救。楚庄王想也没想便答应了,仍旧由贾带队,绕过陈、蔡、卫、曹四国的军队,悄无声息地开到晋军的背后。
赵盾这一次带兵出来,并没有打算真的和郑国干上一仗,也没有想到楚军会来得这么快。何也?
郑国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时而从楚,时而从晋,但自从晋文公称霸以来,基本上是从晋的,不能因为这一次的过失,就派兵讨伐人家!讨伐的结果,不仅不能使郑从晋,反使郑向楚贴得更紧。
有此二因,晋军败在了楚军手里,连老将解扬也成了楚军的俘虏。
当解扬被押到郢都之后,楚庄王笑而问道:“听说汝是晋国数一数二的勇士,为何为寡人所掳?”
“打仗不单单靠勇,还得看双方主帅的谋略。”
“如此说来,寡人之司马,在谋略上要高出贵国赵盾一筹了?”
解扬点头。
“汝倒也老实。寡人最喜欢老实人,这样吧,寡人放汝回去,汝可愿意?”
“当然愿意。”
“寡人无条件将汝释放,汝何以报寡人?”
“若谈私利,解扬愿以身家性命相报;若是两军交战,解扬只好先谢罪,还是得以刀枪相见。”
“说得好,又一个晋文公也。汝回去之后,代寡人转告对晋侯的问候。”——晋文公者,春秋之第二位霸主也。当年流落楚国之时,楚庄王祖父楚成王,以君主之礼相待,三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某一次,饮至酣处,楚成王问晋文公,汝一旦得国,以什么来报寡人?晋文公回曰,倘不得已,两军交战之时,退避三舍。正因为这个“退避三舍”,才迷惑了楚之元帅成得臣,以晋为怯,其结果为晋所败,晋文公由此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楚庄王说到做到,当即将解扬释放,还赐了他一樽酒。数年后,他们果真在战场上相遇,演绎出一段历史佳话。
第二个回合,楚方又胜。
楚方一胜再胜,楚庄王当然高兴了。高兴归高兴,但他并没有忘记郑国的反复。要想使郑国死心塌地地跟着楚国走,那就得设法让它和晋国结仇,和晋国的几个盟国结仇。而结仇的最好法子,便是战争。但要郑国伐晋,显然它不是晋国的对手。伐陈、蔡呢?陈、蔡二国有些太小。想来想去,决计让郑国伐宋。何也?
在晋国的盟国之中,属宋最强,又最捣蛋。楚之先王,曾屡屡加兵于宋,差一点灭了其国,楚兵一走,立马又倒向晋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