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夏季小说网>净界法师楞严经31 > 第十九讲(第1页)

第十九讲(第1页)

癸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分二:子一、示无差别义;子二、示无大小义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三页。癸六,约周遍显见性非物。

我们相信佛法以后,就开始从事佛法的修学。在整个修学当中,其实是有两种力量来改变我们:一个是能念的心,心力不可思议;一个是所念的法,法门不可思议。这两种力量,从修学的道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是先注重法门的力量,以法门来转变我们的心。所以,我们刚开始通过拜忏、诵经、念佛、持咒这些法门,这个法力不可思议,来灭除我们的罪障,来栽培我们的善根。所以,我们刚开始这个心跟法接触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没什么力量的,是由法来引导我们。这种情况我们叫作安乐道,就是会从生命当中产生安乐的果报。因为它帮我们消业障,增长我们的福报,所以会从痛苦转成安乐。

慢慢地我们开始修习大乘经典,《楞严经》《法华经》……我们除了在做功课的时候安住法门以外,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会生起一种微密的智慧观照,起心动念开始观照我们的念头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从这个地方开始去返妄归真。所以,到第二个阶段,我们开始用心灵的力量来主导法门,以心力来主导法力。因为我们这个时候在做功课以外,多了一分的观照力了。

过去我们在读佛学院,有一个老和尚叫达公长老。他有一天跟信徒聊天的时候,信徒就跟老和尚开玩笑说,师父啊,还是你们出家好。你看你们出家生活很清闲的,我们一天到晚要忙东忙西的。达公说,出家比在家还忙。他说,你在家只工作八个小时就没事了,我平常日常生活,遇境逢缘、起心动念,我每一个念头都要观照,非常忙碌的。“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都是要观照自己的念头。

所以,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开始生起微密观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入所谓的楞严王三昧,而不只是在做功课的时候。就是离开了佛堂,你日常生活当中,在六根门头当中,开始要生起观照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开始弃生灭、守真常。这个时候我们再修学佛法,就不只是安乐而已,而是开始趋向于解脱道,开始在对治生死的业力了。因为你念头开始改变了,你的生命开始变化。

当然,我们今天对念头要生起微密观照之前,必须要有大乘的正见,就是你要了解什么是你真实的本来面目,什么是我们真实的心性。本经对于我们真实的心性提出了两个重点:第一个,它具足不变性。就是整个外境的因缘变化当中,我们的心产生喜怒哀乐的变化,但是那个不变的是谁?不随外境的因缘而变化的那种离相清净的体性。第二个,它有随缘的作用。它不但是有它的不变性,随顺迷悟的因缘也能够显现十法界的因果。有这种妙用的。当我们开始了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观念的时候,我们日常生活就能够真实地生起楞严王三昧,就能够“销我亿劫颠倒想”,乃至于成就诸佛的功德。

我们看这一科,是第六科,就是十番显见的第六科。前面的五番,佛陀在明真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偏重在不变这一部分的观念。这第六科以后,佛陀开始讲到随缘的部分。佛陀对真性的开显可以说越来越详细。那么这一科就相当重要,它开始讲到随缘的作用。

我们把这个标题作一个解释。“约周遍”这个“周”,指见性的体性是圆满周遍的,它是遍一切的过去、现在、未来、遍一切的十法界的因缘。从周遍圆满的角度,来开显见性不是一个外在的物质。

物质有两种特色:第一个,它有一定的形相,它是固定的。比如说,你看桌子,它就不能变成椅子,椅子就不可能变成抚尺。物质有一定的形状。第二个,物质它没有明了分别的功能。身为真实的心性,它没有固定的形相,因为它有随缘的作用,而且它有明了性,所以心性不是一个物质。这一科,其实对整个修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到了经文的时候,再慢慢地叙述这一科的重要性。

好,我们分两段。第一个,示无差别义;第二个,示无大小义。从无差别跟无大小来证明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它就是我们本来的心性,不是一个外在的物质。

子一、示无差别义分二:丑一、问;丑二、答

我们看第一科,示无差别义。这个无差别,简单地说就是见性的体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说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无差别的。不同于外在的物质,有大小的种种差别。从无差别当中来开显我们一种真如的体,它是一个心法,不是一个物质。

丑一、问

这个地方提出一个问。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这个地方是阿难尊者提出一个疑问,说经过佛陀前面的开示,我终于了解到,这个见性在一切的因缘变化当中是无所归还的。佛陀在前面讲到说,我们这一念心遇到因缘的时候,会产生快乐、产生痛苦。这个快乐痛苦的感受是因缘而生,所以它都必须要归还给因缘;但是身为一个见性,它的清净的本性是无所归还的。那么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还不敢直下承当。他说,即便它是无所归还的,我怎么知道它就是我本来具足的一个真实的心性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么这一段阿难尊者的疑问,我们解释一下。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这个时候已经了解到真性的随缘不变之体,但是对这个随缘不变之体,他认为,在我们心中以外有一个昭昭灵灵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一个随缘不变之体。换句话说,阿难尊者对这个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是不敢直下承当的。他认为说这个东西跟我没有关系,它是离相清净的,而我的心本来就是生灭变化的。换句话说,他对整个心性的本体,还是无法去承认、去认同这个就是我的本来面目。所以他说:云何得知是我真性?说怎么就能够知道它就是我真实的心性呢?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对这个心性的确是不敢承当的。

丑二、答分三:寅一、约迷悟明无差而差;寅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寅三、正示见性非物

我们看佛陀怎么来开导这个问题。我们看这个回答。回答当中有三段:第一个,约迷悟明无差而差;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第三个,正示见性非物。佛陀用三段来破除阿难尊者的疑惑。

寅一、约迷悟明无差而差

【图一】

我们看第一段,看佛陀的回答。第一段,约着迷悟来说明见性是无差而差。这一段正式显现见性有随缘的作用,就是它的体是无差别的,是清净本然的;但是它的作用,会因为众生迷悟的差别而产生大小不同的作用。从这个地方来证明心性不是一个物质,真如不是一个物质。

我们看第一段。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身为一个见性,它的体,我们前面讲过是随缘不变的。既然不变化,在整个十法界的造善造恶当中它是不能变的;但是它的作用就有变化了,依着迷悟的不同有所变化。

我们看看,这么一个清净的本性在声闻的因缘当中表现是什么样。佛告阿难说,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现在还没有成就,没有证得无漏清净的果位(因为阿难尊者这个时候示同凡夫,连初果都没有证得,所以他是一个有漏位)。但是,承蒙佛陀的神通加持,你的眼根产生的见的功能可以看到初禅天,在初禅境界当中的种种物质都能够了了分明而无所障碍。这个是阿难尊者一个凡夫的见的功能,在佛加持力下,能够见到初禅的种种诸物。

而一个阿罗汉——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是天眼第一的。天眼第一的尊者,他的天眼现前的时候,能看到这个南阎浮提,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佛法的意思就是中间是一个须弥山,左右有四大部洲。这当中南瞻部洲就是南阎浮提,我们住在南瞻部洲。在南瞻部洲当中,阿那律尊者看到南阎浮提,就好像看到手掌当中的庵摩罗果一样。庵摩罗果,有人说是像一个小桃子一样,像小桃子这么小。就是阿那律尊者的见的功能,能够看整个南阎浮提,就像看手掌中的小桃子那样的清楚。当然,声闻人的特色是我空法有,他有一些法执的。但是他我空的智慧是现前的,所以他的见比凡夫还好。

我们看看菩萨的见。“诸菩萨等,见百千界。”菩萨的心,他有我空的智慧,还有法空的观照,所以他能够分证二空真如理。这种法身菩萨能够见到百千的世界。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你是一个初地的菩萨,你能够见到一百个世界,在一百个世界作佛。你是二地菩萨,能够见到一千个世界,在一千个世界作佛。所以地地以十倍的度而增长。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的迷惑比声闻人已经降低了,他不但是证得我空,还有法空。

我们看看如来,佛陀的这个见,这个见性在如来的心中是一个什么相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佛陀的那个见性在他的心中所表现的功能,能够穷尽像微尘这么多的十方无边的清净国土,无所不见。这个“瞩”就是见。《金刚经》说,佛陀对于众生的起心动念……你看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有多少: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上的众生,每一个众生的起心动念,佛陀同时能够了了分明。佛陀的见,到这种境界。他是无所不见,无所不知。

那么凡夫的见呢?“众生洞视,不过分寸。”我们的见的功能,“洞视”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力量,我们也顶多看到分寸的距离。换句话说,隔一道墙我们就看不到了。

这个地方佛陀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个见性,是每个人都相同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把它放在不同的心中,它产生的效果功能就不一样。

你看这个见性,把它放在凡夫的心中,凡夫的那个执着很重啊,我们功能就表现不出来了。把它放在阿罗汉的心中,哦,就看到南阎浮提。把它放在菩萨的心中,就看到百千个世界。这个见性,把它放在佛的心中,就看到了无量国土。这就表示这个见性它的作用是随缘的,它能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有变化的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知道,见性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质。物质是不能够有太多的功能、相状的变化,不可以。物质的特色叫作质碍,它有固定的质量,产生一定的障碍。你放了桌子就不能放椅子,它有一定的质碍。但是你看我们那个内心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随着我们的修学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变化。

你看,同样是一个凡夫,你看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之前,他的见的功能跟我们一样,看到我们这种日常生活的“见”。但是智者大师在修法华三昧、跟法华三昧相应、成就旋陀罗尼的时候,他在定中看到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在法华会上——灵山会上说法的状态。他看到自己在座,他的老师慧思禅师也在座。也就是说,他的见功能能够追溯到两千五百年之前的现象。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远是现量境,都是真实的。禅定不可能起颠倒,不可能。什么叫现量境?它是什么境,就是什么境,没有个人的分别。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当中讲到说,虚云老和尚在禅堂,有一天功夫相应的时候,他能够看到隔壁好几间寮房,他们在讲什么话,清清楚楚。后来他继续用功,那个时候二次大战快要结束了,他有一天看到美国的飞机丢下两颗原子弹,把广岛跟长崎炸得整个……那个爆炸,就像一个香菇的形状一样。其实那个时候原子弹还没有炸下去,换句话说,他看到了未来,众生的业力成熟了,他看到了未来。我们只看到现在,但是禅定的人可以看到过去、看到未来。

那这是怎么解释呢?蕅益大师在《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对这件事情作了一个注解。他说,其实我们的见的功能,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世古今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说,其实生命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现在,也没有所谓的未来,都是当念、当念、当念。我们的执着区隔了过去,也区隔了未来。所以当我们的心慢慢地摄用归体的时候,我们的所有功能会慢慢显现、慢慢显现。慢慢显现就能够突破时空。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同样一个见性,表现在整个十法界的众生的心中,因为迷悟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知道,见性不是一个物质,而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才做得到。它是一个有情识、有明了性的东西。听到这个地方,佛陀会一层一层地开示。

寅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

我们看下一段。前面是约着随缘的作用来开显见性的明了作用。我们看第二段,约自他明差而无差。这个“自”,就是阿难尊者的能见的见性;这个“他”,就是阿难尊者所见的种种的诸物。从自他当中说明见性是差而无差。什么叫作差呢?就是所见的万物是差别的,因为所见的物质是千差万别。但是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差别的,是同一个见性。这个地方现不变的体性,前面是现随缘的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