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夏季小说网>风雨大宋TXT > 第461节(第1页)

第461节(第1页)

杜中宵听了,一时有些惊讶。幽州战后,自己知道契丹大势已去,必然有人献城投降,但这么大的规模,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中京是契丹要地,大致范围是后世的承德、赤峰和锦州一带。这里有草原,也有大片的耕地,是可耕可牧的地方。游牧民族一旦占了这里,就得到了农业补充,同时掌握了随时南下的通道。对于契丹来说,这是核心腹地,旦宋朝占领,契丹基本就完蛋了。

想了想,杜中宵道:“此事可确实如此?没有不实之词?”

马镐拱手道:“太尉,末将与诸城将领商议妥当,单等朝廷大军北进。只要大军到城下,大家都相约献城,绝没有迟滞。若有意外,取我颈上人头!”

杜中宵道:“为什么?幽州一战,契丹精锐尽丧。有人献城我不意外,但如此大家联合起来,还是出人意料。直到现在,契丹也没有另立新主,应该也是有原因的。”

马镝道:“耶律洪基被俘,契丹倒是有人提议另立新主。只是有人提议立耶律洪基之子,有的则提议立其弟,一时争执不下。有前些年两帝并立的教训,此事便暂缓下来。至于我们一起献城,也是没有办法。这些州县,虽然比不得幽州和大同府,下面的汉人却是不少。幽州一战,契丹的精锐已经尽丧,实际上各城没有多少兵。不献城,还能够怎么样呢。”

杜中宵点头:“献城是大功,一起献城更是天大之功!有你们相助,只要一二十万人,就可以兵临大定府。以现在契丹兵力,想守住大定府根本不可能。据我所知,耶律洪基率大南下,剩下的宫室军和斡鲁朵都在大定府周围。一起全歼,契丹就彻底不可能翻身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耶律洪基南下,率的多是契丹王公。他们被全歼之后,剩下的这些汉族世家势力相对增强,在契丹更加没有顾忌。契丹统治的时候,他们能主动投靠契丹,宋人来了,主动投靠宋人也没有什么。大定府周围,这些州军之中,很多头下军州,是契丹王公的个人私产。他们的主人没了,这些头下军州也就没有了作为,只能任这些人处置。

此次马镝联系的人中,除了韩家之外,马、赵、刘三家子弟不少。都想着乘这个机会,立下入宋之后的军功,为以后想,动静很大。而且契丹已经没有精兵,哪怕消息泄漏出去,契丹也装作不知道。

听马镝说着最近大定府周围的情部,杜中宵连连点头。这些契丹人其实很明白,一旦宋军攻下了奉圣州,打开了北上通道,他们就再无法阻挡了。结果已经注定,大家当然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特别是这些世家大族。四大家族中的韩家,回在契丹的地位太高,与皇族的关系太深,不参与其实也正常。其余三家不同,他们更多是地方势力,要为家族考虑。

契丹国内,朝家的地位仅次于耶律皇族和萧氏后族,不要说汉人,就是其他的契丹人和奚人的地位也比不上。这个时候,要投降宋朝,其他几家也刻意避开韩家。

说了一会,杜中宵道:“马将军,你先到旁边的静室稍等,一会我安排接风筵席。这里我与李太尉还有其他事情要聊,切莫见外。”

马镝忙道不敢,随着进来的士卒,到了一边的静室里。

第135章准备出击

马镝出去,杜中宵对李璋道:“马镝所说,是否可信?现在中京道实情如何?”

李璋道:“依这些日子查探的情报,马镝说的基本可信。耶律洪基把契丹精兵全带到了幽州,中京道并没有多少兵马。仅有的守城军,多是些地方军队,并不是契丹主力。除了马镝,现在马、刘、赵三家子弟,很多都在中京道为官。他们一起献城,是挡不住的。”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此次契丹南下,契丹伤筋动骨。中京道的粮食储积是否足够?”

李璋摇头:“幽州本来就没多少存粮,很多粮草,实际是从中京道运来的。现在的中京道虽然不似幽州那样惨,存粮也不多,好坏还有粮种罢了。”

杜中宵道:“如此说来,我们大军北上的话,还是要自己带粮草。那里多山路,运粮不便,倒是麻烦。如果大军北上,还是要用百姓运粮。”

想了好一会,杜中宵断然道:“不管了。这样的机会,错过再难碰上!我明天回京,禀报圣上,准备大军北上,占领大定府!只要占了大定府,契丹就没有机会再起了。”

李璋道:“朝中几位宰执,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过,李太尉说,幽州实在征集不起粮食,只能从汴京这里调粮。汴京缺的粮食,再从京东路和两浙和江南路调来。粮食只能运到幽州,再向北就只能靠人背肩扛,极是不容易。”

杜中宵道:“岂止如此。幽州的民工去年都做了签军,大多死在战场了。运粮的民夫,还要从中原征集。如此一来,需要的粮食不是小数,而且驮畜也需要粮草。”

站起身来,杜中宵来踱步。过了一会,转过身道:“告诉李复圭,不惜代价,征集足够的粮食运到幽州去。向北道路不便,这次的粮草,并不一定比年前一仗更少。”

李璋叉手称诺。拱手告辞,骑快马回京城去。万胜镇离着开封城有段距离,回城就天黑了。

到了晚上,杜中宵设了酒宴,请马镝饮酒。考虑再三,没有把马铉叫来,而是让孙鹏前来陪酒,说了马铉现在的情况。马镝到底没有真正献城,马铉还不到感受好处的时候。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便与马镝一起,快马回到京城。进城的时候,刚到中午。杜中宵没有回家,直接到了枢密院。吩咐人安排了马镝,回到自己官厅。

不多时,田况、曾公亮两人进来,向杜中宵行礼。

各自落座,杜中宵道:“昨日马镝到了万胜镇,说是中京道多州献城。昨夜我详细问了,此事应该可信。这是大事,所以今日急着回来。你们觉得,此事如何?”

田况道:“大定府以南几州多山地,运输不便。若是有人献城,大军快速通过,少运许多粮草。这是好事。那一带山路崎岖,若数十万大军出击,粮草着实是问题。”

杜中宵道:“粮草其实少运为了多少,一路上契丹人没有存粮,还要从中原运去。不过,他们一旦献城,大军就可以直接兵临大定府。契丹的皇室、王公等等,大多聚在那里。能够快速出击,把这些人一网打尽,契丹就彻底垮了。不过这一战,运粮的队伍,要比军队本身多上数倍。”

曾公亮道:“去年幽州一战,便就有数十万人运粮。若今年再次招集人运粮,只怕不易。”

杜中宵道:“就看朝廷肯不肯花钱了。拿出钱来,自然就有人运粮。铁路修到幽州,可以从京西路招集民夫,坐火车到幽州而已。”

这样做,其实招集起来的民夫就跟军队差不多,只是不打仗而已。这个年代,军队过境,征调民夫运粮是常事。一场大战,军队输了,地方的百姓往往受害更重。现在宋朝不同,民夫征集起来之后,是按照军队的方式编组,由枢密院统一指挥,规范了许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