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夏季小说网>三国我不是曹睿起点 > 第89章 难能可贵(第2页)

第89章 难能可贵(第2页)

「此言并不是朕说的,乃是先帝于《典论》一书中所提及到的。但朕之意,与先帝并无分别。」

「朕以为,若能着书立作丶写出有足够才智的文章,就要思考深远丶料远若近丶有的放矢。一篇好的文章,对于文学和教化的作用不会比一名大儒更少。」

韩林见皇帝解答了问题,连忙行礼拜谢。

但曹睿想了一想,看向高堂隆继续说道:「高堂博士,既然提到文章,朕以为可以将先帝的《典论》一文刻于石上,藏于太学之中,以示朕尊崇文学之意。」

高堂隆拱手行礼:「陛下于文章之言,是臣之前从未听过的论断,令臣耳目一新。臣未读过《典论》,还请陛下赐臣抄本,臣这就命人刻印。」

曹睿笑着说道:「这是先帝的文章,估计只有朕读过了。刘侍中,你与高堂博士一同办理此事。」

刘晔拱手应允。

郑称示意韩林坐下。韩林位于乙阶的学子之中,马上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了,郑称不想最后一个问题依旧不痛不痒,于是看向了甲阶的学子那边。

夏侯玄见郑称看向这边,面带微笑的与郑称对视,接着举起了手。

是夏侯太初。

若说傅嘏只是因为聪慧被人羡慕,那麽夏侯玄就是全方面的让人仰视了。

夏侯玄起身站定,向立于讲台上的皇帝行礼。

曹睿自然是认识夏侯玄的,直接问道:「太初,你有何问?」

众人见夏侯玄与皇帝交谈的轻松之意,心中都有几分羡慕。但这是能羡慕来的吗?可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姓曹或者姓夏侯的爹。

夏侯玄和前面两位学子一样,躬身行了一礼之后说道:「关于九品中正制度,臣有一问。」

和前面两名太学生不同,夏侯玄身上是挂着一个散骑侍郎的衔的,只不过不用如锺毓一般值班罢了,因此可以称臣。

曹睿点了点头,终于有人问到涉及国家大政的话题了:「太初说吧。」

夏侯玄拱手说道:「臣在洛阳见到许多官员士子,虽说士子热心于官职前程乃人之常情,但现今的制度,却让面临选官的士子们颇为困惑。」

「若从惯例来讲,在前汉及现在皆行察举之制,由州刺史举茂才丶郡国太守举孝廉,茂才和孝廉入洛阳后,在三署考课评定后充任郎官,再由吏部论其前程。」

见曹睿认真在听,夏侯玄继续说道:「以臣之见,察举之制乃是依靠于州郡清议,而州郡清议的重点在于经学和孝行。在九品中正制度之下,原本由州郡清议的评定,改为郡国中正进行评定。」

「臣以为由郡国中正评定士子,虽然可以避免所谓的『名士』干预察举,但也造成了其他问题。」

听着夏侯玄的发言,一旁的郑称不由自主的又皱起了眉头。既怕学生问的差,又怕学生问的刁钻。不过夏侯玄乃是皇帝亲族,郑称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否应该打断。

夏侯玄说道:「臣以为此事有三个不妥之处。」

「其一,仅有察举制度之时,若郡中太守所举孝廉丶州中刺史所举茂才有不妥之处,太守及刺史是要被朝廷问责的。但如今各郡中正评定士子,若评定正确则是为国选材,若评定错误则无人指责。」

「其二,察举制度本是由郡中丶州中主动选取。若是士子没有被选中,也并无其他言语可说。但如今中正评定,若是评定错误,则士子此生再难翻身。」

「其三,近年以来,中正评定给士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臣观察,已经影响了吏部选官。臣担心若长久下去,恐怕中正制度会与吏部争权。」

「以上就是臣的问题了,还望陛下解答。」

夏侯玄的问题与傅嘏和韩林的有本质上的不同,乃是讨论『九品中正制』这一根本的人才制度。

曹睿站在台上,夏侯玄的每词每句曹睿都听了进去。

其实夏侯玄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其一,若太守举孝廉,孝廉被朝廷发现其人不行,太守是要担责的。但中正评定士子则无人考核,全靠中正的责任心,这会出大问题的。

其二,目前的中正制对每个士子只评定一次,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其三,中正在逐渐侵袭尚书台吏部曹的权责。

曹睿位居高位,什麽制度有什麽问题,在曹睿的角度是不言而喻的,九品中正制度自然也有缺点。

曹睿如今行事的重点,并不是将每个制度都马上去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备,而是在保证曹魏朝廷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再逐渐做出变革。

让曹睿感慨的,其实并不是夏侯玄提出问题的尖锐。而是夏侯玄这个人能提出这等问题。

身为夏侯氏之人,又居于洛阳才华如此出众,自然是不用担心自身前途命运的。但是夏侯玄却能发此同理心,替天下的士人学子向皇帝提出这般的问题。

在曹氏与夏侯氏中,竟有如此之人吗?实在难能可贵。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