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个,朱元璋吸取了宋朝灭亡的教训,认为重文轻武不可取,文人容易误国,因此对文人士大夫防备极深。
】
【尤其是江南士绅,各种不配合,各种作妖,他作为皇帝,肯定要防一手。
】
【有朱家藩王压着,才能形成强力的震慑,让这群文人士大夫不敢造次。
】
【其次,元朝虽灭,余孽仍在,北元残余的势力,依旧是大明北部的心腹大患。
】
【朱元璋疑心深重,信不过文官,信不过武将,最信得过的只有自己的儿子。
】
【毕竟老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唯有自家子嗣,才不会背叛朱家皇族。
】
【为了镇守边疆,他设立了以秦王朱樉为首的九大藩王,手握重兵,拱卫京师。
】
【最后,作为真正从底层里走出来的皇帝,朱元璋深知百姓的力量有多可怕,同时也明白,若非万不得已,百姓是不会冒着全家杀头的风险起来造反。
】
【他担心底层里出现第二个朱元璋,颠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明江山。
】
【分封藩王,就是他给大明王朝上的最后一道保险。
】
【若是哪天朝廷发生变故,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奸佞当道,倒行逆施,危害百姓,动摇国本,藩王可以起兵进京清君侧。
】
【未来的永乐帝朱棣,就是以皇帝身边出了奸臣,违背太祖遗训为由,奉天靖难行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功团结了各地藩王的力量,联合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根基。
】
【至于藩王进京之后,会不会赖着不走,直接取而代之当皇帝,朱元璋则一点也不担心。
】
【别忘了,他是穷苦出身,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种地是个体力活儿,多一个儿孙,就等于多一个劳动力。
】
【在这种小农思想的影响下,大明王朝是真正的家天下,即朱家人的天下。
】
【藩王姓朱,是他朱元璋的血脉,造反成功之后,皇帝依旧是自家人,肉烂在锅里,大明还是他老朱家的大明。
】
听了双对比系统这番分析,两个世界的朱元璋重重点了点头。
他当年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分封藩王,就是出于防备文人、镇守边疆、以及为大明上最后一道保险这三个重要原因。
可以说,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朱家,为了儿孙。
朱元璋扫了众人一眼:“咱用心良苦,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朱绫和朱棣,齐齐翻了个白眼。
【朱元璋的很多出发点都是好的,只可惜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子孙繁衍。
】
【皇族子孙的不断繁衍,会带来两个问题。
】
【一个是子嗣越来越多,朱家藩王的待遇又这么丰厚,一代两代没什么,等再过几代,就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掏空大明的国家财政。
】
【另一个是子嗣繁衍,血缘稀释得越来越远。
】
【第一代皇帝与第一代藩王是父子,第二代皇帝与藩王是叔侄,这样不断繁衍,血缘越隔越远。
】
【朱元璋不忌惮藩王,那是因为藩王是他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