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宣传保罗一行见洪永祥听得认真,还能……
茶馆有钱有闲的茶客听了《曹可欣减肥记》後心情复杂,上海的普通民衆听了以後,却只有向往。
毕竟书里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太不真实。
一家出租黄包车的车行里,账房收了拉黄包车的车夫合夥送的米酒後,就给车夫们念了今日的故事。
车夫们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这些拉黄包车的,都是用命在挣钱,即便已经跑得膝盖疼到极点,也依旧要去跑,因为若是不跑,就没有饭吃。
他们平日里吃得很多,但一个个的都很瘦,黝黑的皮肤包裹着紧实的肌肉。
而他们最爱吃的,就是肥肉。
书里的人竟然嫌弃自己胖,还有人为了减肥要去跑步!
他们若是不缺钱,是绝对不想跑步的。
书里那些人的日子,过得真好!
复兴女子学校的女学生,听老师读了今天的故事以後,也震惊万分。
这些女孩子都出身贫苦,她们中很多人,觉得将来每天都能吃饱,就已经是顶好的日子。
可现在,在这本书里,曹可欣她们竟然不吃肉!
“我还没吃过炸鸡呢,只闻过味道。”
“我连肥肉都没得吃,家里买了肥肉,要麽用来熬猪油,要麽给我爹吃。”
“这书里写的那些外卖,听着就好吃。”
“是啊!”
……
类似的讨论,在上海各个地方都有。
普通读者看过之後,想的都很简单,但也有一些人,会深度解读一下。
顾书潮一开始以为云景是个学识渊博的新式文人,他在看《双面魔君》的时候,就喜欢仔细研读书里的细节,总觉得云景写小说,是为了向读者宣传自己的思想,宣传某些理念。
即便後来知道云景是桑景云,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他的这个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这故事写得真不错,我觉得云景描写的未来世界,可以看成是《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後续,”顾书潮对着自己的好友侃侃而谈,“你注意到没有,书里的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送外卖的人不会对吃外卖的人点头哈腰,曹可欣也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且按照《穿成包身工》正文里的一些内容来看,这个世界有最低工资标准,若只是吃饱喝足,这工资已经足够。书里还写过,因为当建筑工太辛苦,年轻人都不愿去工地……这样的一个世界,应当是我们所有人的奋斗目标!”
“确实,云景的小说与衆不同,她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这跟东兴有诸多相似之处。”
“也不知道桑家是怎麽养她的。”
“桑家没落後,是靠她把整个家给撑起来的,她做了别人家顶立门户的男人才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与寻常女子大不一样。”
“我们还是看书……在《梦游莫斯科》里,有写到规模化养殖,这书里的肉类这麽便宜,想来就是靠的规模化养殖。”
“应该也跟用机器种地有关。”
“我都想去开个养殖场了!”
……
他们讨论的都是这些,对于鸡胸肉价格比鸡翅便宜这样的事情,倒是并不觉得奇怪。
顾书潮吃鸡,就只喜欢吃鸡翅鸡腿,对又柴又没味道的鸡胸肉不感兴趣。
以前他儿女没出生时,家里炖了鸡,他跟妻子只吃鸡腿鸡翅,鸡胸都是给下人吃的。
现在他儿子爱吃肉,愿意吃鸡胸,才没了这情况。
《曹可欣减肥记》这个番外,从11月2日开始刊登,一共刊登六天。
第一天的内容,就已经引起读者关注,等後面的剧情出来,更是让民国时期的人大开眼界。
而这些,桑景云也知道。
她并不觉得意外。
她上辈子看过很多民国老照片,其中就有民国时期一些人家里的夥食。
这个时期,最有钱的那一拨人,生活是非常奢侈的。
在上海的一些高档酒楼,光是鱼翅的吃法就有十几种,他们吃一碗炒饭,都要用很多珍贵食材去配,就跟《红楼梦》里吃茄子用十几只鸡来配一样。
但能过这样的生活的人,是极少数。
桑景云从资料里看到,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家里的夥食,都是很清淡的,早上就吃白粥和咸菜,鸡蛋都不能一人一个。
谭峥泓家里的夥食很好,那是因为谭大盛本质上是大资本家。
她家里夥食好,是因为她稿费收入非常之高。
此时绝大多数老百姓,一年吃不上几次肉,扔掉肥肉和鸡皮对他们来说,是绝不可能的。